抑郁癥:一種精神性心理障礙疾病,常見情緒低落、興趣衰減等癥狀,嚴重者可能產生自殺傾向。
抑郁癥日益成為現代人心理健康的殺手,在生活壓力與工作壓力的雙重壓迫下,越來越多人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癥,而當前對抑郁癥的臨床治療,主要有心理治療、物理療法、生物療法,而生物療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干細胞替代療法。
干細胞療法治療抑郁癥
干細胞療法在抑郁癥治療中發揮著良好的作用,有研究顯示抑郁癥的產生與腦神經細胞的損傷相關,而干細胞能夠有效改善其神經功能缺陷。研究顯示,干細胞的分化功能可促進中胚層和神經外胚層的組織神經損傷修復;干細胞外泌體有利于促進受損神經細胞重建,并幫助抑制腦部炎癥。
臨床研究:
目的:探討干細胞療法對應激性抑郁癥的治療作用及機制。
方法:將30只成年雄性WKY大鼠隨即分為對照組、模型對照組組(STRID組)、模型移植組(STRID+BMSC-Exos組),每組各10只,在對模型組大鼠構建應激性抑郁癥大鼠模型后,為模型移植組大鼠輸注干細胞,模型對照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,常規對照組不進行處理。
評估指標:抑郁樣行為檢測:采用強迫游泳實驗,記錄大鼠保持呼吸狀態下不動時間;應用糖水偏好實驗,計算糖水偏好系數。對大鼠腦素質中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進行測定,包括五羥色胺(5-HT)、多巴胺(DA)。記錄大鼠腦組織炎癥因子中白介素-6(IL-6)與β-內啡肽(β-EP)含量。
①抑郁樣行為檢測:模型移植組大鼠的內源性抑郁樣行為較模型對照組大鼠有明顯降低(P<0.05)。見表1。
表1 大鼠抑郁樣行為觀察
②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:模型移植組大鼠腦組織內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明顯高于模型對照組(P<0.05)。見表2。
表2 大鼠腦組織中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
③腦組織炎癥因子:模型移植組大鼠腦組織中炎癥因子IL-6表達明顯低于模型對照組,而β-EP表達高于對照組(P<0.05)。見表3。
表3 大鼠腦組織中IL-6,β-EP含量
結論:干細胞療法可以明顯改善應激性抑郁癥大鼠的內源性抑郁樣行為,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促進腦組織中單胺類神經遞質5-HT、DA表達的恢復,降低腦組織炎癥因子的表達相關。
臨床案例:
Wang等人將20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(每一組10例)。觀察組采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,對照組采用傳統治療方法。
結果隨訪:1個月后,觀察組患者抑郁量(HAMD)評分明顯降低;血清蛋白TNF-α、IL-1β和IL-6大量減少,炎癥因子水準降低;觀察組的5-HT、NE和腦源性神經系統營養成分因子(BDNF)均提高,患者抑郁癥癥狀消退,情緒恢復慢慢過來;對照組各項指標評分改善不明顯。
綜上所述:干細胞療法對于緩解抑郁癥相關癥狀,改善神經功能具有明確的作用,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。
說明:本文案例均摘錄于文獻,僅用于科普干細胞相關知識,不作為醫療建議。